紫涵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悬疑推理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454章 魏国历代君主4

第454章 魏国历代君主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物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上写到:“文始建侯,武实强盛。”朱元璋:“昔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魏武侯谋事而当,群里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夫一喜一忧,得失判焉。以此见武侯之不如楚庄也。

夫喜者矜其所长,忧者忧其不足。矜其所长则志满,志满则骄,骄则淫佚,败日至矣;忧其不足者则志下,志下必能虚心以受人,则人孰不乐告以善道?故庄王卒伯诸侯以兴楚国,武侯侵暴邻国而魏业日衰。

以此观之,人君当逊志以纳善,人臣当直道以事君。君臣之间各尽其道,则天下之事无不济矣。”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通“?”,亦作“婴”“莹”)。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国君(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19年在位)。

魏惠王在位期间,曾与兄弟魏缓争夺王位。后来,他与齐、秦、韩、赵等国接连发生战争,并在石门之战、少梁之战中大败。尽管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改革,使魏国一度复强,但最终还是因为外交上的四面树敌和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导致魏国由盛转衰。

魏惠王在位期间,迁都大梁,招贤纳士;开凿鸿沟,发展农业;选拔武卒、修筑魏长城,一度使魏国复强。然而,他的外交政策使得魏国与各国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魏国的衰落。总的来说,魏惠王在位期间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建设,但最终还是因为外交和军事上的失败,使得魏国由盛转衰。人物生平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未知名(《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魏武侯死后,魏?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

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9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而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要他“清心寡欲”,公叔痤逝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

在位期间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的丧失。楚威王对此愤恨不已,“寝不寐,食不饱”,楚威王七年领大军伐齐,赵、燕两国乘机出兵攻齐。

公元前319年卒,享年长达82岁。折叠逢泽“会诸侯”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太子。魏武侯在位26年,于公元前370年死去,魏惠王即位时年已30岁。魏惠王在其父死时,与其弟公仲绶争位。这时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联合进攻魏国,在浊泽大败魏军,并将魏惠王围困在军中。

但在如何处置魏国上,韩、赵两国发生了分歧:赵国要除掉惠王立公仲绶,让魏国割地给两国;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不主张杀掉惠王。魏分为二,国力就大为减弱,不会再对韩、赵构成要挟。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国不高兴,就连夜带着军队撤出战场。

结果惠王得以保住君位,魏国没有被分为两个小国。由这一件事可见,三晋的联合,以魏为盟主的关系已开始决裂。浊泽之败并未损伤魏国的元气,次年(公元前368年)魏对韩、赵两国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败赵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魏国打败了韩、赵,保住了独立,但自此因三晋联盟决裂而陷于孤立的境地。在三晋联盟决裂的前后,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强大起来,对魏国构成了要挟。秦国在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实行"初租禾",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止从死",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等一系列改革后,国力加强。

由此开始向魏国进攻。秦献公十九年在洛阴打败韩、魏军队。二十一年,与魏战于石门,大败魏军,"斩首六万,天子贺"。二十三年与魏再战于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魏将公孙痤被俘。东方的齐国虽靠了魏文侯的协助列为诸侯,但齐国毕竟是一传统大国,不甘附庸于魏国。

在魏惠王时期,就同魏发生军事冲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齐败我观(今河南清丰县西南)"。魏惠王即位后,曾与齐国国君桓公午相约会盟,而"田侯牟背之"。齐国在东方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四周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本人的势力集团。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十四年陈侯午逶铭中说"佳十又四年,陈侯午台(以)群诸侯献金,作皇妣孝大妃祭器",陈侯午即田齐桓公午,十四年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这是齐国对淮泗间的小诸侯国,开始收取一些贡物,表明齐国对魏国的霸业发起了竞争。

在秦、齐东西两方的进逼下,魏惠王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应付时局:一是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二是重新与韩、赵和好结成联盟;三是施惠于国内人民。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国的领土东已据有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之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就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梁,又称为大梁。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便于对东部广阔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

魏徙都说法有三: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分别见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以六年说较合理,故采其说。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是把齐国当作主要的对手的,于是采取团结赵、韩,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

魏惠王五年,与韩懿侯在宅阳(今郑州市北)相会,九年与韩厘侯(即韩昭侯)会于巫沙(今河南荥阳县北),十三年与韩昭侯在巫沙结盟。为联络赵国,魏惠王九年把榆次(今山西榆次)和阳邑(今山西榆次县南太谷东阳邑村)两地送给赵国,赵国给魏国泫氏(今山西高平)以相交换。

十四年与赵成侯相会于帔(赵地,今河北柏乡县北)。魏惠王十六年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县境)相会,以调整同秦国的关系。二十年与赵君盟于漳水上,二十一年再次与秦孝公在彤地相会。

魏惠王与韩、赵结盟,与秦孝公相会,恢复了三晋的暂时联盟关系,缓和了同秦国的矛盾,但是却没有同齐国国君相会结盟之事,可见魏的这一系列活动是针对齐的。在迁都后的当年,"梁惠王废逢忌之薮以赐民"。"废"字又作"发","薮"即川泽地。逢忌又称作蓬忌、逢池、逢泽,地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

泽薮在以往由国家控制,作为国库的一项收入,百姓不得介入。魏惠王废弃国家控制的逢忌泽,让百姓利用,以施惠于民。接着又兴修水利。《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说,魏惠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河指黄河,甫田是一泽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