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宣武六年(2 / 2)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
次则两极相争也好过一家独大。范伯永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让永璇拥有和波雷斯这边相抗衡的力量。
因为,唯有如此双方之间才能达成平衡。
只有双方之间保持平衡了,他范伯永的重要性才能显现出来。
否则的话,范伯永真不认为自己一个传声筒,真的是不可取代的。
片刻之后,波雷斯开口说道。
“有劳范先生去转告永璇,蒙古人的要求我这边可以答应。”
“但是,蒙古人答应的粮草物资也要尽快到位。”
“女皇陛下的五千近卫军,现在已经抵达了巴尔瑙尔,预计最初今年夏天就可以抵达库伦。”
“在此之前,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一定要提前安排到位。”
波雷斯之所以答应的这么利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大明对沙俄的经济制裁起作用了。
在朱靖垵下令禁绝同沙俄的贸易之后,沙俄在经济利益上可谓损失惨重。
圣彼得堡那边对此都表达了严重关切。
是故,波雷斯有些着急破局。
而他如果想要破局的话,要么在领土问题上向大明让步,要么南下同明军一战,在战场上打开局面。
毫无意外,波雷斯选择了第二条。
正因为如此,他迫切的需要得到蒙古各部的支持,这才会这么轻松的满足了永璇的小心思。
范伯永闻言,先是神情一凛,旋即开口说道。
“总督大人放心,小人明白!”
他从波雷斯的目光下感受到了威胁,这一瞬间,范伯永心中了然,波雷斯真的什么都知道。
语罢,范伯永从波雷斯这里告退,然后前往了永璇那边,准备要向永璇汇报波雷斯的态度。
很快,他就来到了永璇面前,将事情重复给了永璇。
永璇闻言之后,先是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旋即开口说道。
“很好!”
“如此的话,孤便可以摆脱当前的困境了。”
“而范先生你也将真的拥有军机领班的实权和地位,我们不用再给罗刹人做傀儡了。”
在说这话的时候,永璇难免面露激动之色。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心中都是难掩的激动。
永璇随即便下令将那些蒙古王公请来,准备同他们议事。
商议各部出钱出力共同养沙俄洋兵,以及组建抗明联军的事宜。
……
大同城内,明军大营!
前往草原上执行侦查任务的明军哨骑风尘仆仆的返回了大同,为朱靖垵带来了两则坏消息。
一是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王公都已经前往了库伦,准备要同永璇以及沙俄的西伯利亚总督商讨组建抗明联军的事情。
大明接下来怕是要面临一场十分严重的考验!
二则是由于去年冬天的降雪丰富,所以现在草原上正在开化,到处都是一片泥泞,道路难行。
明军若是此时便北上草原,交通将会成为最大的阻碍!
就当下的局势来看,最起码还得十天半个月,道路才能干透。
也就是说,十天半个月之后,明军才能开始北上。
对此,朱靖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只能是继续行文京城,让京城方面继续向大同城转运各种粮草辎重,以及军械物资。
以保证此战明军的后勤不出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以防万一,朱靖垵还命五军都督府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御。
以免沙俄和蒙古趁着明军不妨,袭扰关内,威胁京师。
当然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那便是在开春之后,明军前后收复了辽东方面的辽宁,吉林,以及西北方向的甘肃等几个省份。
并且,明军还在继续向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进军。
各地残余的清军均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但均被明军镇压了下去。
除此之外,那便是白莲教义军残部已经进入新疆境内,并同当地的本土宗教势力,以及清军爆发冲突的事情了。
据说打的非常激烈!
……
时间进入了宣武六年,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各地均有不少的冲突。
但大明的京城却是一副盛世繁华的模样。
天还没亮,京城外便排起了长队,一名名商人百姓准备排队进城。
可谓人流如织!
金色的朝阳从远处照射而来,洒在了京师高大雄伟的城墙上,将青灰色的城墙给照成了金黄色。
一名名明军士卒站在京师城头,锐利的目光四处扫视着,警惕性十足。
嘎吱一声,城门缓缓打开,准备进城的商人百姓在城门口排列起了长队。
只是,忽然有人发出了一阵惊呼,指着城门口贴着的一张告示,开口说道。
“现在朝廷招工人待遇这么好的吗”
城门口的告示栏上贴着一张公文,公文的标题是两个明晃晃的大字“招工”。
“为便利南北交通,商贸交流,朝廷决议于运河沿线,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线。”
“为了满足修建铁路所需,今刻意招募工人若干,待遇从优,先到先得。”
一名秀才打扮的读书人站在公文前,开口朗诵道。
“普工月钱一块银元,包吃包住,每旬有一日休沐,朝廷发放相应的工服以及劳保工具。”
“技术工月钱两块银元,包吃包住,享四人间高档宿舍,每旬吃一次荤腥,一日休沐,朝廷同样发放相应工服以及劳保工具……”
“朝廷招工,待遇从优,先到先得了!”
随着这名秀才的大喊,人群中有人站出来询问道。
“差爷,敢问什么是铁路啊是用铁来修路吗”
现如今,铁路还是个新鲜玩意。
南京那边或许有不少人了解,但京城这边是真没多少人知道。
这名秀才闻言,开口解释道。
“铁路并非是用铁来铺路,而是用铁轨来连接成一条可供火车行事的道路,中间以枕木连接……”
“车子行走在上面,可日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