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涵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隆万盛世 > 1272偷画

1272偷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县里要卷赢别人,还得入了提学大人的眼。

最关键考秀才不需要上报,完全就是提学的一言堂,他说好就是好,不好也好。

平时联系不多,魏广德也不打算和那庄国祯联系,让他照顾自己儿子的院试。

“还是直接换人吧。”

魏广德在心里说了句,随即起身出了书房,回后院休息去了。

在夫人面前,魏广德把他的考虑说了下,让长子魏福寿回江西应试,顺便也在南京盘桓几日。

听了魏广德的话,徐江兰也没反对。

其实就魏家的情况,儿子在京城参加科举或者回江西参加科举,都差不多。

不过京城人多眼杂,要是过了那些考试,怕不是招御史们关注,也是个麻烦事。

至少明面上,魏广德和都察院可没什么联系,对京城官场来说,大部分人都认为张四维在都察院里话语权很重。

魏广德也乐得让大家误会下去,以后都察院有事儿,才好让张四维来背这口锅。

就在魏广德在后府和夫人说话的时候,一个黑影出现在紫禁城武英殿外。

虽然有甲士日夜守卫皇城,但这道黑影似乎特别熟悉这里,总是能恰到好处避开巡逻的甲士。

很快,黑影就接近了武英殿,在一队甲士走过这里以后,黑影轻轻推开武英殿虚掩的殿门,随即瞬间钻进殿内。

当殿门重新关上后,这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武英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外朝西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武英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

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

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武英殿是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的场所,万历后改由文华殿举行此类活动。

在明崇祯年间,武英殿成为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的场所。

不过在明清时期,武英殿除了举办皇家各种活动,更是皇宫收藏名家书画作品之所。

明朝时期,皇宫的书画作品一般就收藏在两座宫殿,一是南熏殿,一是武英殿。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

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

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五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

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

南熏殿存放的存放的帝王像可不止明朝,还包括前朝帝王像,如唐太宗就有有三幅画像,宋太祖也有四幅之多。

当然,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也是极多,如明太祖画像更是多达十三福。

除此外,南熏殿也存放大量民间精美字画作品。

而武英殿也是存放这些的场地,内部还专门设有书画馆,供皇帝品鉴书画之用。

约摸半个时辰过后,武英殿殿门再次开了一条缝,随后一道身影从殿里蹿出,顺着宫道向外奔去。

只是和先前不同的时候,这次黑影的背后明显背着一个长条状的物品,轻车熟路躲避了巡逻甲士后,很快就消失在宫里。

司礼监旁一座独立直房里,此时灯火通明,而周围的直房此时都已经黑漆漆的。

直房,就是皇宫里太监的居所,据说皇宫里有九千间直房用来居住数万太监宫女。

直房是宦官饮食、起居的场所,通常位于紫禁城护城河一带,紧挨内府承运库。

这些直房不仅是宦官的居住地,也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例如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的直房就位于河边直房。

这里,就是河边直房,而能够单独拥有一处直房的,自然也是宫中权势颇大之人。

“咚咚。”

两声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內侍询问声,“干爹,小五子回来了,要他进来吗?”

“进来吧。”

直房里,传出冯保的声音。

很快,一道身影双手捧着一个画卷推门走进直房。

“拿来了?”

“干爷爷,已经拿回来了。”

冯保从小五子手里接过画卷,随即摆摆手说道:“你回去休息吧,辛苦了。”

“给干爷爷办差不辛苦。”

小五子讨巧的说道。

“好小子,下去吧。”

冯保乐呵呵说道,等小五子退出屋子以后,冯保才迫不及待打开了画卷,直接铺在书案上。

画卷很长,那张长长的书案居然还不能放下。

不过没关系,只打开一头,放出大半的画作。

书案上几盏蜡烛照耀下,将整个画作照亮。

瞬间,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就生动的出现在冯保眼中。

冯保仔细端详画作上绘制的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也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

画头是几方印章,之后一副郊外春光,随着画面的展开,接下来就是汴河场景,最后则是城内街市,冯保看的很仔细。

甚至,冯保仔细观察了那些建筑的细节,似乎都完全没有错漏,可见画家完成这幅画作时的认真。

自然,冯保正在看的这幅画就是后世评价极高的北宋画家张择端原作《清明上河图》。

说起这幅图故事也是不少,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后就被收入御府。

北宋皇帝宋徽宗刚得到它不久,便爆发“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兵俘虏,《清明上河图》被盗出皇宫。

在民间颠沛流离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清明上河图》再次被收进皇宫。

《清明上河图》被纳入元朝的内府,内府之中有一个裱画的,装裱匠见这幅画特别好,于是就搞了一张假画,把《清明上河图》偷偷地换了出来,然后把真画卖了,千古名画再次流落民间。

而这幅画再次回到宫中,则是当初成守节查抄严嵩家产时意外发现此画。

是的,经过颠沛流离,这幅画作在嘉靖朝被严世番所得,并将其收藏,直到被没官。

只不过,现在这幅画落到他冯保手中。

想到这里,冯保不免甚是得意。

当画作前头重新卷好,漏出最后绵长题跋后,冯保也是不由心喜,只思索片刻就亲自磨墨,也准备在画作之后留下自己的题跋。

此刻,他已经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宫里奴才,此刻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这幅画的主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