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昌新朝7(2 / 2)
比如有官员上书,向大昌帝描绘灾区的灾民居无定所,衣不蔽体,三餐无食的惨状。
于是大昌帝就会忧心不已,自责不已。张伟则会开导大肠帝说
\"陛下,天灾人祸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帝国之主,只要尽了最大能力去救助灾民,没有也没有人会怪罪陛下的。”
当有舆论盛传灾区的衙门和官员,救灾不力时,
大昌帝就急于要派出督察御史去查办,捉拿地方办事不利的办事官员。
张伟就会劝解道:\"陛下,现在这种危急时刻,可不能凭一己之言,把正在救灾的官员给拿下。
先不论这舆论是不是谣言,就算真的是有些官员在某些事上有所疏忽,在现在的灾情下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种级别的灾祸中,地方衙门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有等灾患结束之后再综合评估官员是否称职。
如果此时中途去更换官员,只会使灾情变得救灾变得更加艰难。”
大昌帝听说浙江某地统一指挥救灾的知府因救灾殉职,其治下的几位知县就自为政,对不是其管辖下的灾民推三阻四甚至围追堵截,最终导致部分灾民饿死的惨状
大昌帝的恨不得立马亲自冲上前线在指挥。
张伟赶紧劝说大昌帝说:\"陛下,您亲自去灾区勘灾的想法,可千万不能有。
首先是现在灾区根本就不安全。
第二,您去了也做不了什么具体的事情,帮不上什么忙,反而给基层的官员增加负担。
现在救灾的关键是要给当地选派一名优秀干能的能吏去领导救灾,而不是您亲自前往。
你可千万不要冲动啊。\"
就这样,日子到了大昌元年的九月份,当年的水灾,旱灾都渐渐平息了下来。
倭国方向也传来了好消息,倭国南朝向大夏完全屈服,把手上最大的银矿抵押给大夏朝,以获取大夏朝的武器和军力的支持。
但是大夏朝廷和内阁才享受了几天因为从倭国拿到大量银子的喜悦。
很快就收到了从山东传来出现灾民暴动的噩耗。
这次出现暴动的地方,正是儒家圣人孔老夫子的老家山东济宁。
原来山东今年的旱灾持续的特别久,整个春收和秋收都几乎是颗粒无收。
在济宁,当地的灾民完全是靠着苏北和其他地方的救济灾粮勉强活着。
但是从七月份开始,原来官府每天都会发放两次的稠粥,先是变得一天只发一顿。
后来就这一顿也由稠的变成了稀的。
这让原来还勉强维持生计的灾民,一下子就饿的受不了。
再加上灾民中流传出了朝廷的救灾粮食一直有稳定供给给济宁。
但这些赈灾粮被济宁衍圣公孔家联合知府老爷们,以优先救济孔氏族人的名义给瓜分了七成。
才导致了正在官府的赈灾粮由两餐变成一餐,由稠的变成稀的。
要知道孔家是济宁当地的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即使受了灾,也根本饿不到孔氏一家。